找到相关内容92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

    离不开棗都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五阴炽盛诸,这些是谁也离不开的。因此,解脱就是。   佛认为一切事物棗从宇宙到人生的一切棗的产生与散灭,都是依“缘起性...净土宗义理已略明,但对净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“欣”、“厌”二心,要认识娑婆方能精进念佛,方可报终得生净土这个问题,有人认为不合社会潮流,甚至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3739621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的修行

    详细解释灭谛的性相和特色。他描述,以及的真正状态是什么。   道谛在《般若波罗密多经》中也有比较深入的说明。佛所宣说的殊胜道,包括空性的体证和广度一切有情的菩提大悲心。因为佛在二转法轮中... 四圣谛确实很深奥,因为整个佛法教理都可以用四圣谛来呈现。我们所追求的快乐〈〉,而快乐则是修行〈〉这一个因的果;我们所不要的是痛苦〈〉,而痛苦也有自己的因〈集〉。   因为四圣谛很重要,我常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243602.html
  • 禅那(Dhyana)在中国——菩提旅静修营97演讲稿

    菩提树下入座至十二月初八的明月夜而大彻大悟,这期间乔达摩.悉达多所作的工作,外观上是在打坐,实际上是静虑参究四个问题,“诸”、“因”、“”、“”。他对参究和明了的内容,开始时在《...另外那时还流行许多养生的瑜珈术以求长生。  以上所述显示了禅那,在印度是求出离者所倡导的修行途径。但是在此应该指出的是,乔达摩.悉达多的成佛,乃至他的所悟所觉与古印度禅无关,与当时流行的禅法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748639.html
  • 佛教与哲学

    观点。例如宁静、深观、圆觉、涅盘--这些都是建立在人生命是业,佛教修行是追索的止息,和,的理论之上的修行状态和修行目标。同时,佛教的立世理论也是功利的,在佛教中,所有需要讨论的命题都直接跟...逐渐确立成一种宗教的形式。大约在这样一种传播的过程中,不断出现的一些修行者和信仰者,将这样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补充和个性化的自我完善。这就是在佛教发展过程中所以出现了众多宗派的直接原因。 一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249728.html
  • 六祖惠能对佛教世俗化的否定与禅宗的发展

    世人,他所关注的事只有两件:人生。佛陀对宇宙起源等形而上学问题一点也不感兴趣。佛陀运用五蕴、十二缘起等教义解说众生沉沦于生死轮回中的原因,认为人生无常和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无明与惑业对人本...随有世间随集谛者,名为世俗。”[4]可见“世俗”义即四谛集”两谛,是可变坏的,是颠倒的,是贪、嗔、痴的根本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佛教修行的基本途径就是要远离世俗、断绝世俗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结合上述...

    张培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2759957.html
  • 苏美多比丘著:四圣谛(一)

    』,应勉励;『此是集』,应勉励;『此是』,应勉励;『此是顺灭道』,应勉励; 此为。 」(《相应部》LVI, 31 )   四谛三转十二行相  因为未通晓,证悟四圣谛,我与汝等长久以来,流转生死。四者为何?   圣谛、集圣谛、灭圣谛,以及达至。 (《长部》 16,《大般涅盘经》)   佛陀对四圣谛的教义—《初转法轮经》( Dhammacakka-ppavattana...

    苏美多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3962636.html
  • 略说“自性”及其“有无”和“一异”

    法,令众生知道此世间万法都是的本性,明白的集起来源,通达的止息为涅磐,并因此而努力学习;在众生根基逐渐成熟,相续逐渐从粗大的烦恼执著中解脱出来后,又继续为众生开示了一切法本性无生,所以无...再用凡夫的分别心去推测安立法性真如的境界,只能够做相似的了知,此处应具此等见解而为关要。因此在依靠对实际无的法如实了知无有之后,以无迷乱可以如实成立获得三乘的涅磐解脱。   上面是简略而述世间有显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4266304.html
  • 略论宗教的根本特征和佛教的两大特色

    、圆觉、涅槃。因此,我没有为你们解答这些问题。那么,我所解释的又是什么呢?我说明了的生起,的止息和。鬘童子,为什么我要解释这些呢?因为它们有用。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的关联,可令人...不可得,一切戏论。无人亦无处,佛亦无所说”。又如南泉普愿禅师所云:“不属知,不属不知;知是妄觉,不知是无记。若直达不疑,犹如太虚廓然洞豁,岂可强是非也!”换言之,迷时“动念即乖”,悟时则“...

    肖大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80069500.html
  • 坚定自己的信仰,信仰就是力量

    无常,,空,原无实我。同时,指出致因,及宣说。使人知断集,慕灭修道。   如是经过十二年的教化,令无量众生启发正智,远离邪恶,亲证涅槃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”的境界。然后说方...将自己亲证佛性平等的真理,和盘托出,毫不保留的贡献世人。佛在法华经中说:“我所得智慧,微妙最第一,众生诸根钝,著乐痴所肓……若但说佛乘,众生没在,不能信是法,破法不信故,堕于三恶,我宁不说法,疾入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正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056162431.html
  • 定学

    因”、“”、“”。他对参究和明了的内容,开始时在《初转法轮经》中有所透露,此后应人根机而为讲说,形成了叁乘教或五乘教。佛陀...时代在印度人学求出离的沙门桠多,佛在《梵纲经》中提到了六十二家思想,在长部中比较确切的说到了六师学说。着名的如与佛齐名的Mahavira大雄亦名尼健连子所立教,至今在印度仍有很多信众,此教以苦行禅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4841703.html